今年6月國家出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并且分階段建設。海南的“自貿區”向“自貿港”轉變,随着海南“自貿港”戰略定位強化,今後對海南的商混行業帶來哪些機遇?......
海南是全國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位于我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隔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面和南面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為鄰,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裡。雖然目前海南發展緩慢,經濟和人口數量在全國排名中基本靠後,數據顯示,2019年海南GDP生産總量5308.94億元和常住人口944.72萬人,在全國中排在倒數第四位。但海南在我國的戰略地位一直很高,早在30年前國家就已經關注和布局此地。
1988-2010年海南省創立并向國際旅遊島方向建設:1988年海南設省,并且建立經濟特區,是我國最大且唯一的一個省級經濟特區;直到199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洋浦經濟開發區,并且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級開發區。然而後續海南經曆房地産泡沫和亞洲金融危機而經濟陷入衰退。不過在2001年國家再次提振此地以及2007年9月海南洋浦保稅港區設立(我國第四個),是華南第一個保稅港區,由此海南的貿易屬性開始顯露。此外,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因海南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定位,在國家戰略中,國家欲将海南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勝地。
2010-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區向自由貿易港升級:國家多項政策出台助力海南全面改革和開發,從2010年的單一國家戰略,再到2017年和2018年賦予新國家戰略定位:發揮海南島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将海南打造成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由此,海南“自貿區”孕育而生,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宣布:黨中央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貿易屬性進一步增強,今年6月國家出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并且分階段建設。
表1:2010-2020年海南建設政策文件
數據來源:國家各部門、水泥大數據(/)
海南的“自由港”定位越發清晰。海南的“自貿區”向“自貿港”轉變,可以看出海南的戰略定位清晰明了。據《方案》了解,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和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可見海南作為我國第一個自貿港,意義深遠。另外,2018年,海南出台《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标,屆時海南随着人才、“自由港”建設等計劃逐步落地了,未來前景可期。
那麼随着海南“自貿港”戰略定位強化,海南的商混行業将逢哪三大機遇?
(1)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建設 攪拌站及攪拌車升級
目前海南的環境、空氣、水體質量在全國保持一流水平,在今後“自貿港”建設過程中,預計海南為了保護環境,環保政策将會更加嚴格,《方案》提到,圍繞生态環保,将壯大新能源汽車等制造業,預計後續混凝土攪拌車将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同時,《方案》再提到健全生态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對混凝土攪拌站來說,粉塵污染排放監測制度将不斷優化,也進一步倒逼企業生産線改進和升級,促進海南商混行業清潔生産。
(2)海南房地産降溫,但基建積極建設助力商混需求回升
海南主要以工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築業和房地産為主,數據顯示,2019年這四項産值占GDP總量比重高達9-11.1%。其中,房地産方面,2010年起,海南一直注重房地産風險防控,近三年尤其嚴格,2017年4月海南省加強房地産調控,此後一直發布多項嚴格政策,如限購、停發房産證、嚴控樓市防治哄擡房價等,海南房地産比重從2017年的17.40%下降到2019年的9.38%。然而随着海南房地産降溫,海南商混産量增速已經連續兩年是負增長,2019年海南商混産量達到1980萬方,降幅擴大到10%。
今後,海南房地産嚴格調控政策仍不松懈,就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在2020年6月8日國務院新聞提到,海南的房地産不是想要多少就建多少,而且曆史上也有過教訓,所以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方面不能是單一的。所以今後海南商混需求在房地産這塊仍受制。
圖1:2019年海南各産業占GDP比重 圖2:近9年海南商混及地産施工面積增速
數據來源:統計局、水泥大數據(/)
海南基建建設這塊仍可期。今後海南從依賴房地産産業向高端産業和服務業等産業方向轉型。數據顯示,2019年海南其他産業産值占GDP比重較低,在5%左右,所以這些領域的産業開發空間很大,比如《方案》提到将海南自由港打造一個“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等這樣的戰略定位,預計今後15年裡,海南的旅遊業(旅遊和康養等)和現代服務業(港口、會展、海洋服務等)和高興技術産業(先進制造、信息産業和智慧海南)将存在很大的建設和發展空間。預計這些産業所需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将帶領海南商混行業走向較為繁榮的局面。關于基建助力海南商混需求回升的原因有三,如下所示:
原因一:2025年重點任務建設 财政支持
全島封關運作前的各項配套設施建設。《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在2025年前重點任務,圍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有效監管基礎上,有序推進開放進程,推動各類要素便捷高效流動,形成早期收獲,适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
●加強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加快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
●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設立國際學校。推動國内重點高校引進國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舉辦具有獨立法人 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總結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經驗,研究支持海南建設區域醫療中心。
●建設海南國家區塊鍊技術和産業創新發展基地。
●加快推動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貿易港法。
●強化用地用海保障。積極推進城鄉及墾區一體化協調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用地新模式,推進農墾土地資産化。
●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綜合财力補助,對地方财政減收予以适當彌補。鼓勵海南在國務院批準的限額内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自由貿易港項目建設。
原因二:海南對标東南亞國家交流,與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一帶一路聯動建設,運輸建設不可少
海南旅遊資源發達,同時所處的地理位置獨特,主要面向東南亞各國,今後海南在東南亞的貿易中将扮演主要的角色,在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它的“自由港”将呈現“起承轉合”之勢。另外,海南與北部灣經濟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相鄰,同時是“一帶一路”重要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今後在國家一盤棋的頂層設計之下,幾個經濟區的資源将相互互補,良性競争,所以各方通道建設必不可少。
圖3:海南在東盟自由貿易區及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戰略位置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
由此,《方案》提到國家将發揮全國上下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聚集全球優質生産要素去建設,充分發揮出海南自貿港的優勢。同時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實施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今後海南農村公路建設也将加快,逐步完善了農村路網體系。2019年省交通運輸廳工作總結:海南全省2.03萬個具備硬化條件的自然村全部通上硬化路。海南省農村公路“六大工程”累計完成裡程1.32萬公裡,并且提前一年完成交通運輸部下達的“兩個100%”任務。不過海南農村公路建設仍需完善,比如2019年廣西農村公路裡程突破10萬公裡,是海南的7.58倍,因此,海南公路建設也存在較大空間,這将支撐海南今後商混需求穩定增加。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海南省根據《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對全省“四方五港”的規劃定位進行調整,重點把洋浦港打造成為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充分發揮海南港口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支撐作用,助力海南融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從海南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了解:将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開通43條内外貿航線,實現東南亞主要港口全覆蓋,集裝箱外貿吞吐量增長23.8%。柬埔寨駐海口總領事館開館,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駐瓊領事機構。三沙衛視新增覆蓋我國香港和緬甸、斯裡蘭卡等國家等。由此可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也是支撐海南今後商混需求顯著增加的另一個促進因素。
圖4:西部陸海新通道空間布局示意圖
數據來源:發改委、水泥大數據(/)
原因三:海南城鎮化率将有40%的空間發展 港口升級成國際型
《方案》提到對海南進行最高水平開發,打造海南像香港、新加坡和迪拜那樣的自由貿易港。如果海南要具備香港那樣的“自由港”,以香港為例,2019年香港注冊船舶數量有2596艘,注冊船舶總噸位1.27億噸位,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2.63億噸,香港是海南的三個港(洋浦港、八所港和三亞港)吞吐量總計的4倍左右,數據證明海南港口建設仍需升級優化。
而此《方案》提出,要建設“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同時,海南政府2019年工作總結,提到加快港航資源整合,以及優化港口布局,将重點将洋浦港打造成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由此判斷,預計在2025年前海南各港口将建設完善,将給儋州市及港口周邊的商混攪拌站帶來可觀的收益。
另外,海南的城鎮化率相較香港有40%的巨大發展空間,同時,海南的國土總面積是香港的32倍左右,土地仍有很大空間去布局和建設,城市建設仍可期,對海南商混行業來說,同樣具有促進作用。
表2:2019年香港與海南就國土面積、人口、城鎮化和貨物吞吐量對比情況
數據來源:統計局、水泥大數據(/)
(3)海南商混及上遊行業進入門檻增強 生産成本支撐商混價格高位不落
根據水泥大數據統計,2020年5月海南C30月度均價477.50元/方,同比回落13.18%。(因《海南省建築石料機制砂一體化生産資源保障工作方案》出台,砂石緊張情況得到緩解),但價格仍在較高位。
預計今後商混及上遊原材料行業的用地進入門檻将增高,商混生産成本将堅挺。因《方案》提到,深入推進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紮實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實行差别化的自然生态空間用途管制。健全自然保護地内自然資源資産特許經營權等制度,探索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态保護補償機制。由此可知,海南保護當地自然環境的力度将增強,預計企業環保開支也将增加。同時,随着海南自貿港建設,商混需求也将回升,預計今後海南商混價格仍維持高位而不落。
圖5:海南2017年-2020年5月C30商混月度均價運行情況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
對海南商混企業來說,未來随着海南港口建設完成,依靠北部灣、粵港澳以及東南亞的原材料資源,以此來控制好原材料成本風險,同時本地商混價格也維持較高位,預計海南商混企業的經營效益将可觀。根據水泥大數據統計,海南預拌混凝土企業有近100多家,其中海南瑞澤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和華潤混凝土有限公司等規模型上市企業是海南首屈一指的商混企業。這些企業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未來15年規劃中,将大有作為。
(責任編輯:陳玮)